逆向考研,他们从985高校毕业后到双非高校读研

大部分考研的目的都是从下往上考。三本院校的学生要选择最少一本院校考研,二本院校的学生要考211院校;一本院校的学生考研要考985高校;211高校的毕业生最少是985,再就是世界名校;最后985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想考世界名校。但是,现在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开始逆向考研,很多985高校的毕业生考到双非高校读研。

1

据统计,疫情之前清华大学本科生出国率2015年是27.8%;2016年是27.5%;2017年是28.2%;2018年是26.3%;2019年是24.6%。同期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率分别是:2015年是33%;2016年是31.9%;2017年是30.9%;2018年是30.3%;2019年是30%。虽然总体上是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是总体量还是很大的。

即使不超过,北大清华等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双非高校(非985、非211)读研的毕业还是很少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高校的很多毕业生选择出国了,空出了很多的考验指标。使得即使不是很优秀的学生,都能够考研。再加上之前考验指标很少,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少。985高校即使不能读本校,也会选择先对较弱的985高校读研。但是,随着疫情加剧,近几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逐渐减少。

2

但是,随着国家研究生规模扩招。考研的竞争越来越大,据悉2023年考研人数将突破500万。这是很恐怖的数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高校招生规模每年大概为1000万 ,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大学生毕业生有考研的愿望(当然,这500万报考人中也有往届的毕业生)。这个规模是空前的。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要考研?

主要原因无外乎有如下几个:

一是就业的压力。目前就业压力也是空前,为了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学历目前来看是比较现实的考量,实际上也是比较好的形势;

二是有些人向通过考研提高自身出身。考研中有一部分人是二本,甚至三本的学生。他们可能对自身的初始学历并不满意,但是由于高考的失误,或者说是自身当初不努力,进入了不理想的学校。最后通过考研到985、211高校,从而改变自身的出身。

三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实际上这是比较多的,目前很多学生在读大学的时候,专业选择根本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的,很多时候是父母、老师帮忙选择的专业。当初觉得可以,但是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满意,有的可能在本科阶段就完成换专业,但是还有很多没能够换专业,于是想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考研的压力加大。

3

在出国人数下降,国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考研出现了逆向考研的现象。也就是一些985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考研进入一些双非高校,也就是非985、非211高校。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反常,也可能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常态。

对于逆向考研,很多人会认为不求上进。本科都读了985、211了,还去读那些不入流的大学。值得吗?这种声音确实存在,但是,我们客观分析一下, 可能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了。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考研的现象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竞争加剧。上面已经说了,考研人数急剧增加,是的考研的竞争积极增加。特别是出国人数下降,导致了很多本应出国的人留在了国内,而这些人总体情况是较好的。特别是很多人直接保研了,即使考研,他们也有很大的优势。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在985高校不是特别的成绩好的学生给顶下来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考研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里指的观念主要是考研选择的目标观念。也就是考研的目标是什么?是选学校?选专业?还是选导师?如果一定要选学校,那就最好是选择985、211高校,毕竟这些学校的总体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选专业,则主要是看所选专业在全国的排名和影响力。比如说西安邮电大学可能不是985、211,但是华为每年在西安邮电招聘的人数居全国前列。这就说明这所学校在全国的一些专业是非常靠前的。如果你想进华为。到这所学校的相关专业就比较有优势。还有就是选导师。现在各个高校都在竞争人才,很多高水平的985的老师到一些双非高校任教。跟着这些教授做科研还是有优势的。

第三个原因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目前国家双一流政策是动态的。很多双非高校,也有专业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如说宁波大学就

有专业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如果正好是这方面的考研,进入这样的学校还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逆向考研虽然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思维,但是这既是时代的产物,有时候也是理性的产物,学生或许更加务实,或许更加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只要是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我觉得怎样逆向考研都不过分。

gong2022

gong20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