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考研 科研对一个医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天就趁着有时间,谈一个容易被广大医学生下意识忽略的问题,即科研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

其实,笔者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收益最大的受众应该是还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

因为他们还有无限的机会!


多医学生,直至研究生阶段,都认为一个医生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临床。

然而,这种想法是十分局限且片面的,他们都没能够领悟到科研对一个医生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一个优秀的医生,哪怕他的临床技能再怎么逆天,一天也只能接待几百个病人或者做十几台手术,充其量也就只能庇护一方。

而当他将自己的实验经验按照严谨的科研论证转换成可操作的科研成果,就能惠及全人类文明。例如,外科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癌症清扫的经典术式。

而笔者,也是在大老板的带领下,才误打误撞地打开了科研这扇大门,领略到了门后不一样的风景。

此外,一个比较残酷的真相是,你只有科研搞得好,才有更多上临床的机会,这一点在医学院附属院校尤其突出。

没有好的文章,没有好的科研成果,顶尖医院谁招你进来呀!许多医学生,经过五年的蓝色生死恋的摧残,还有考研时机械性地总结口诀公式复习。

不客气的说,其实很多思维都是十分的僵化。而科研的不确定性,可以带你跳出那种僵化的思维,让你看到更多的东西。

简单地讲,科研是区分20%和80%医生的一道分水岭!

医生做科研,往小了说,是为了晋职称、评优秀。

往大了说,是为国为民,比如说这一次新冠肺炎。

许多医生和将自己诊治新冠肺炎的实践,经过科研思维的论证,转化为可操作的科研成果,为扼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和治疗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上医医国和国士无双!

不懂科研,在医学院校附属的医院中简直是寸步难行,这一点笔者的感触是极深的!

相信有很多同学在附属医院的实习过程中都有遇到过千年“住院医”或者万年“老主治”的带教。

是因为带教老师蠢吗?

他们没有能过考过主治或者副高考试吗?

其实不是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考过了住院医或者副高的考试,但只是医院迟迟不聘他们。

为什么?首先是医院每年指标有限,大家都在排队。

其次,是医院/科室为了节约支出,也乐意提高晋职称的门槛。毕竟,一个副高和一个主治在奖金分配上差距还是很大的。

更别提,当你当上副高后,就可以退居二线,不用值夜班了还可以独立带组,种种隐形福利接踵而至。

也许,晋升主治,大多数医院只要靠年限熬一熬就可以聘了。但副高呢,呵呵,绝大多数稍微有点追求的医院对副高都是有文章要求的。

举个例子,郑州大学附属的某所医院的儿科副高晋升条件,就是要有一篇3分的SCI文章。

这还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条件。

许多没有文章但又不懂搞科研的老主治,会私底下去买文章或者找人做枪手写文章。

但笔者奉劝你们一句,这种东西能少碰就少碰。

毕竟,常年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一旦东窗事发,身败名裂都是比较轻的后果。

自己懂一点科研,不仅可以省一大笔钱,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且有价值的东西,惠及自己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在顶尖医院,那晋升副高的条件就更难了,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的某所医院,晋升副高,除了年限到了以外,还要有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自然),以及一定年数的国外留学经验。

这个极高的门槛几乎筛掉了90%的医生。

此外,你如果想在评一下高校职称,例如副教授、教授等,或者当一下硕导和博导,收一收学生。

没有科研,那是万万评不上的。

为什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是:你不搞科研,你就拿不到项目(项目可以是市课题、省课题或者国自然课题)。你拿不到项目,你就没有经费去培养学生。

要知道,培养一个专硕,你起码要有个5万块钱的项目给他当毕业课题。而培养一个学硕,要求就更高了,你起码要有个10万块的项目。

不然的话,学校也怕学生毕不了业,怎么会分配学生给你带呢?在一些顶尖的985/211医学院校,他们对硕导最基本的要求是一项在研国自然。博导的基本要求是至少两项在研国自然。有了这两个标准,他们还要去看你发的文章的数量和质量等等。

所以,如果你就想一心当个临床医生,不要求什么职称啊,领域类名气之类的,那无关科研能力。

但是你如果是想晋职称或者当硕导博导或者在领域内闯出一番名头,那必须要会做科研。

大老板曾经说过的一番话让笔者印象深刻:

他说,医生有两只手,一只是“临床”的手,一只是“科研”的手。

“临床”的手,只要你用心,医术好,你很快就可以在当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病人小团体。

病人信赖你,愿意找你看病,你的名气也会很快在当地广泛流传,然后很快你就吃穿不愁了。

维护你的病人小团体,只要花费你20%的精力。

而“科研”的手,则需要你花费80%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护。因为这只手,是决定你能走多远,也决定着你在本领域内的名气有多大。

临床能力不好量化评估,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死板且有规范的流程,不容易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但科研可以,科研容易量化评估成论文、影响因子和课题项目这三种东西。

其中,课题项目中以国自然课题含金量最高。

因为省课题还可以稍微走动一下关系拿到,但国自然课题就没有那么简单。

每年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能拿到的寥寥无几,都是牛人或者极其优秀的人才能拿得到。

许多地方,都暗自有这样的规定,给拿到国自然课题的人配备1:1,甚至1:2的课题经费。

什么意思?假如你拿到了100玩的国自然经费,可能医院或者高校会给你按1:1,甚至1:2,配备200万甚至300的课题经费。

国自然的事情等以后有空再详细谈一谈。

现在继续谈回我们的科研。

笔者的大老板手下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某个省某个科学会中最年轻的副主委。他没有靠关系,也没有走后门,就是凭借着科研上那硕果累累的成果,碾压了同期的全部竞争对手,顺利地评上了副主委。

科研可以让医生混得风生水起吗?答案是肯定的!

总之一句话,有野心,想成为医学大牛,或者在医学领域有一番自己的名字,科研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你追求不高,但懂点科研,终究不会吃亏!

所以,努力吧你们,趁着现在还有机会!

最后,说一说科研萌新如何入门。

如果你是科研萌新,尽量看文章时先看综述,先对这个领域的方向和重点有所了解。

然后,涉及到方法论方面的学习,即你已经到了需要学习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的阶段了。

笔者的建议,是尽量精读7-8分的文章。

只有7-8分这个层面的文章才有完整的方法学论证,从过表达、沉默再到RESUCE实验,以及信号通路、分子聚焦等,这种档次的文章在实验的论证上是十分严谨的。而2-4分的文章,即使论证同一个问题,也经常缺胳膊少腿的。

然后,你还可以尝试接触一下生信分析。

生信分析是属于干实验的部分,对于开阔你的眼界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湿实验的修炼(WB、PCR、免疫组化、流式等)也不能放下,因为这些都是经典且含金量很高的实验。

然后,暂时想不出还有什么说的了,就先搁笔到这里!如果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留言区里面留言,笔者看到后,会尽快回复的!

gong2022

gong20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20